
免疫细胞化学(ICC)解决方案
技术介绍
- 实验原理
- 实验准备
- 操作步骤
- 结果分析
-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实验原理
免疫细胞化学(Immunocytochemistry, ICC)基于 抗原-抗体特异性结合,通过标记抗体(荧光染料或酶)对细胞内特定抗原进行定位和定性分析:
-
一抗:特异性识别目标抗原。
-
二抗:携带标记物(如荧光素、HRP酶),与一抗结合并放大信号。
-
可视化: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,或通过显色反应(如DAB)显示抗原分布。
实验准备
1. 试剂清单
类别 | 主要试剂/材料 |
细胞处理 | 细胞培养基(如DMEM)、PBS缓冲液、4%多聚甲醛(固定液)、0.1% Triton X-100(通透剂) |
封闭与抗体 | 封闭液(1% BSA或10%血清)、一抗(特异性抗体)、荧光标记二抗、核染料(DAPI/Hoechst) |
封片与保存 | 抗荧光淬灭封片剂、载玻片、盖玻片 |
其他 | 去离子水、湿盒(防止抗体干燥)、移液器及枪头 |
2. 仪器设备
-
荧光显微镜(或共聚焦显微镜)
-
恒温培养箱、离心机(悬浮细胞需用)
-
37℃水浴锅(可选,用于细胞复苏)
-
暗盒或避光容器(保护荧光标记物)
操作步骤
1. 细胞制备
-
贴壁细胞:将细胞接种于放置盖玻片的培养皿中,待密度达60-70%时处理。
-
悬浮细胞:离心收集细胞,用Cytospin(离心涂片)制备细胞片。
2. 固定与通透
-
固定:4%多聚甲醛室温固定10-20分钟(核抗原)或冷甲醇(-20℃)固定5-10分钟(胞质抗原)。
-
通透:0.1% Triton X-100/PBS溶液孵育5-10分钟(仅需检测胞内抗原时使用)。
-
洗涤:PBS漂洗3次,每次5分钟。
3. 封闭非特异性结合
-
滴加封闭液(1% BSA或10%同源血清)覆盖样本,室温封闭30分钟。
4. 一抗孵育
-
稀释一抗(按说明书建议比例,如1:200),滴加至样本,4℃过夜或室温1-2小时。
-
洗涤:PBS洗涤3次,每次5分钟。
5. 二抗孵育
-
避光条件下,滴加荧光标记二抗(如Alexa Fluor 488/594),室温孵育1小时。
-
洗涤:PBS洗涤3次,每次5分钟(避光操作)。
6. 核染色与封片
-
滴加DAPI(1 μg/mL)染色5分钟,PBS漂洗后吸干水分。
-
滴加抗荧光淬灭封片剂,盖上盖玻片,轻压排出气泡。
7. 观察与成像
-
荧光显微镜下观察,选择合适的激发/发射波长(如DAPI:358/461 nm,FITC:494/518 nm)。
结果分析
1. 定性分析
-
阳性信号:荧光信号与目标抗原定位一致(如细胞膜、胞浆或核内)。
-
阴性对照:未加一抗的样本应无荧光信号,排除二抗非特异性结合。
2. 定量分析(可选)
-
使用ImageJ或Imaris软件分析荧光强度,比较不同处理组的抗原表达水平。
3. 图像处理
-
调整曝光时间和对比度,避免过曝或信号丢失;多通道图像需叠加显示(如DAPI+荧光信号)。
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问题 | 可能原因 | 解决方案 |
---|---|---|
无信号 | 一抗失效或浓度过低 | 更换抗体,优化稀释比例 |
高背景 | 封闭不充分或二抗非特异 | 延长封闭时间,更换封闭液或二抗 |
细胞脱落 | 固定不充分或操作过猛 | 增加固定时间,轻柔操作 |
荧光信号弱 | 抗体浓度低或曝光不足 | 提高抗体浓度,延长曝光时间 |
相关产品
- 样本处理
- 抗原修复
- 淬灭/通透
- 封闭
- 二抗孵育
- 复染
- 稀释液/缓冲液
- 封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