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重荧光免疫组化(mIHC)实验操作演示
时间:2022-09-15 点击次数:5205
实验原理:
多重荧光免疫组化(mIHC),主要的技术原理来自TSA技术,TSA即酪酰胺信号放大(Tyramide signal amplification)是一类利用辣根过氧化酶(HRP)对靶蛋白或核酸进行高密度原位标记的酶学检测方法。TSA主要原理是利用酪胺Tyramide的过氧化物酶反应(酪胺盐在HRP催化H2O2下形成共价键结合位点),产生大量的酶促产物,该产物能与周围的蛋白残基(包括色氨酸、组氨酸和酪氨酸残基)结合,这样在抗原-抗体结合部位就有大量的生物素沉积,与随后加入的Streptavidin—HRP/荧光基团结合,经几次这样的循环放大,可以结合大量的酶分子or荧光基团,结果使其检测信号得到几何级放大。
简单来说,用这种方法做多重荧光染色是利用二抗上带有的HRP(而不是直接偶联荧光素),来催化后续添加入体系的非活性荧光素。该荧光素在HRP和过氧化氢的作用下被活化,跟临近蛋白的酪氨酸残基共价偶联,使得蛋白样品与荧光素稳定结合。然后进行微波处理,前一轮非共价结合的抗体被洗掉,共价结合的荧光素还留存在样品上。再换个一抗来第二轮孵育,周而复始。等到所有抗体孵育结束,荧光素都结合好后,最后去检测结果。
操作步骤:
1、样本处理:取出样本,放入对应包埋盒并编号。
2、脱水、透明、浸蜡处理:75%乙醇(1h)——85%乙醇(1h)——95%乙醇(1h)——100%乙醇(50min)——100%乙醇(50min)——100%乙醇(50min)——二甲苯(40min)——二甲苯(40min)——二甲苯(40min)——63℃石蜡(50min)——63℃石蜡(50min)——63℃石蜡(50min)。
3、包埋处理:脱水结束后放入预热的包埋机,按要求确定包埋方向进行包埋。
4、切片制备:切片厚度4μm,切片在46℃自来水中弹片,待切片上组织充分展开后捞片。
5、染色
(1)烤片:60℃烤片 30min。(烤片时间视组织类型而定,一般组织30min即可,骨组织等要延长时间至1h)
(2)脱水、水化:二甲苯(5min)——二甲苯(5min)——二甲苯(5min)——100%乙醇(5min)——100%乙醇(5min)——95%乙醇(3min)——85%乙醇(3min)——75%乙醇(3min)——去离子水(5min)。
(3)抗原修复。取200ml抗原修复液(根据一抗说明书要求选择用柠檬酸钠或者EDTA),加入染色盒中,将脱蜡水化后的组织切片置于染色盒内耐高温塑料切片架上,置于高压锅内加热至饱压,然后继续加热5min,关闭电源,10min后取出染色盒,室温冷却30min,将抗原修复完的组织切片画上阻水圈,置入PBST浸洗3次,每次3min。(修复时间依据染色情况而定,针对阳性着色较浅的可适当延长抗原修复时间,反之,缩短抗原修复时间)
(4)每切片加100μL(用量以浸没样本区域为准,可灵活调节) 3% H2O2,室温下孵育10min,PBST 浸洗3min×3次。
(5)除去PBS液,每张切片加100μL(用量以浸没样本区域为准,可灵活调节)5%山羊血清封闭液,室温孵育30min,除去封闭液。
(6)每张切片加100μL(用量以浸没样本区域为准,可灵活调节)稀释后的一抗,室温保湿孵育1h(或过夜4℃孵育16小时),PBST浸洗3min×3次。
(7)除去PBST,每张切片加100μL(用量以浸没样本区域为准,可灵活调节)二抗,室温保湿孵育15min,PBST浸洗3次,每次3min。
(8)除去PBST,每张切片加100μL(用量以浸没样本区域为准,可灵活调节)现配的1*TSA染料工作液(使用信号放大液按1:100稀释),孵育10min后,置入PBST内洗涤,室温浸片洗涤3次,每次3min,。
(9)第一轮染色完成的切片,再次置入抗原修复液(根据下一个要染的一抗要求选择合适的修复液)中进行第二轮修复。之后重复(5)-(8)步骤。
(10)重复以上步骤,直至所有目标抗体染色完成。
(11)滴加1*DAPI工作液到样品上,浸没样本区域,室温孵育10min后,用1*PBST浸洗玻片3次,每次2min。
(12)滴加抗荧光淬灭封片剂,用盖玻片封片,避免气泡。(长期保存或需要运输,请用透明指甲油对盖玻片边缘进行密封)
(13)扫描成像,数据分析
Tips:本实验在孵育步骤请选用避光湿盒(黑色孵育盒)孵育,其余操作正常在光下进行即可,染完的片子保存在4℃时也需要避光,若没有避光切片盒,可以用锡纸将切片盒包裹,也有避光效果。